在漫長的人生旅途中,誰都希望自己的生活多一些快樂,少一些痛苦,多一些順利,少一些挫折。然而,人從呱呱墜地那天起,無論做什麼工作,都不可能一帆風順,也不可能都是心想事成,都會經歷坎坎坷坷、風風雨雨,遭受是是非非、艱艱難難,遇到煩煩惱惱、恩恩怨怨,正如南宋詩人方岳在一首詩中所述:“不如意事常八九,可與語人無二三。”
  事實也正是如此。挫折似乎隨時都有可能光顧一個人,不管你歡迎不歡迎,也不管你高興不高興,還不管你願意不願意,更不管你需要不需要,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。比如有人高考落榜、升職無望,有人身體欠佳、生活困難,有人遭人誣陷、蒙受冤屈,有人戀愛失敗、遭人遺棄,有人出現過錯、發生意外等等。關鍵是在諸多的挫折面前,我們如何面對。這是對每一個人意志的考驗,性格的磨煉。英國哲學家培根說過:“超越自然的奇跡多是在對逆境的征服中出現的。”由此我們可以說,適度的挫折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,它可以幫助人們驅走惰性,促使人奮進。
  面對挫折,不同的人自然會產生不同的態度,也會採取不同的對待方法,因而會出現不同的結果。有的人在遭遇挫折時,怨天憂人,精神氣餒,從此一蹶不振、萎靡頹喪,認為“一切都沒了希望”,甚至走向錯誤的一邊;有的人把挫折當作一種前進的動力,在挫折面前看到光明,提高勇氣,繼續銳意進取、努力拼搏,直至達到成功的彼岸。西漢司史學家馬遷遭受宮刑和牢獄之災,卻沒有自暴自棄,寫出了名垂千古的巨著《史記》,而且在《史記》中對古代戰勝挫折、在逆境中發憤努力而取得斐然成就的聖賢又做了概述:“蓋文王拘而《周易》,仲尼厄而作《春秋》,屈原放逐乃賦《離騷》,左丘失明厥有《國語》,孫子臏腳而兵法修列,不韋遷蜀而世傳《呂覽》,韓非囚秦而《說難》、《孤憤》。詩三百篇,大抵聖賢發憤之作也。”《聊齋誌異》的作者蒲松齡在考了大半生“功名”而不第後,毅然定下了“有志者,事竟成,破釜沉舟,百二秦關終屬楚;苦心人,天不負,卧薪嘗膽,三千越甲可吞吳”的對聯,表達了永不服輸的決心與志向。世界著名音樂家貝多芬在32歲時身罹殘疾又遭失戀打擊,但他與命運進行了頑強抗爭,他曾在一封信中這樣寫道:“我在扼著命運的咽喉,它妄想使我屈服,這絕對辦不到!”他艱難地拼搏著,終於成為不朽的音樂家。
  就是在我們周圍,在我們身邊,也有無數成功者面對挫折毫不畏懼,使我們的心靈一次次受到震撼。世界著名數學家華羅庚初中畢業後,曾入上海中華職業學校就讀,因學費而中途退學,故一生只有初中畢業文憑。但他堅持頑強自學,用5年的時間學完了高中和大學低年級的全部數學課程。1928年,他又不幸染上傷寒病,靠妻子的照料得以輓回性命,卻落下左腿殘疾。20歲時,他以一篇論文轟動數學界,被清華大學請去工作。從1931年起,華羅庚在清華大學邊工作邊學習,用一年半時間學完了數學系全部課程。他自學了英、法、德文,先後在國外雜誌上發表了多篇論文。1936年夏,華羅庚被保送到英國劍橋大學進修,兩年中發表了十多篇論文,引起國際數學界贊賞。1938年,華羅庚訪英回國,在昆明郊外一間牛棚似的小閣樓里,他艱難地寫出名著《堆壘素數論》。
  2005年春節聯歡晚會上的舞蹈《千手觀音》,當時給我們帶來了一種精神和藝術的享受。當我們知道表演此節目的演員都是殘疾人時,恐怕又有一種來自於心靈深處的呼喚,帶給我們更多的應該是一波又一波的驚愕與震撼。中國第一屆達人秀總冠軍劉偉10歲時因一次意外中失去了雙臂,但他並沒有因此而消沉,而是憑著超凡的毅力每天堅持7個小時的練習,一年內就達到了鋼琴7級的水平。2006年,他加入了北京市殘疾人藝術團,並開始自己編曲填詞。2010年,當袖管兩空的劉偉走上中國達人秀的舞臺時,所有人都知道他要表演什麼,但沒人能想象他究竟要怎樣用雙腳彈奏鋼琴。而當他坐到特製的琴凳上之後,優美的旋律從他腳下流出,十個腳趾在琴鍵上靈活地跳躍著,全場陷入了一片安靜。在劉偉表演結束之後,所有觀眾和三位評委都起身鼓掌,人們的心靈又一次受到震撼。至此,我們不得不思考一個問題:同在這個藍天下,同在這個現實的社會中,面對先天的不足,面對種種困難,他們的生活卻是如此的精彩,可是我們呢?
  我們也承認,挫折的確會給人帶來痛苦,而且任何一個人都不願意遭遇挫折。但挫折卻可以磨煉一個人的意志,激發一個更加奮進,並從挫折中得到教訓,進一步總結經驗,以便以更佳的方式去思考、去努力。馬克思曾經說過:“一種美好的心情,比十副良藥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憊和痛楚。”所以,面對挫折,我們應該虛懷若谷,大智若愚,保持一種恬淡平靜的心境和風趣樂觀的態度。
  文/袁文良  (原標題:如何面對挫折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t17ctteav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